
神秘的「瓦肯星」或許還是隻能存在於夢中。JPL-Caltech

藉由恒星光譜的變化得知恒星的運動速度,並推測出係外行星存在的徑向速度法。(Alysa Obertas/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環境信息中心網站:星艦迷航記是多數天文迷都知道的一部作品,1991年7月,業餘天文期刊《天空與望遠鏡》(Sky & Telescope)在一封羅登貝瑞與天文學家們合著的一封信中,證實了原著設定中波江座40A正是瓦肯人的故鄉,而有一顆2018年發現的係外行星,就是繞行波江座40A公轉,因此有許多人都為了這個幻想成為現實的事件而大感興奮,甚至在遊戲中藉由引擎重現該行星,然而近期的一篇論文顯示,這可能隻是該恒星的虛偽光譜,並不是「瓦肯」行星。
這顆目前在美國航天總署(NASA)網站上仍可搜尋到,名為波江座40 b的係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每42個地球日會繞行其母恒星一圈,意即一年是地球的42天;它是透過徑向速度法所發現的係外行星,它的另一個多人已知的俗名便是「瓦肯星」。
徑向速度法是一種藉由恒星運動來測量係外行星存在的方法,有行星環繞的恒星會受到其行星的引力作用,準確來說,行星並非環繞恒星的正中心運行,而是行星與恒星都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運行。然而行星的質量幾乎都遠小於恒星,因此行星與恒星的共同質心會非常靠近恒星,甚至有可能就在恒星裏麵,即便如此,恒星仍會在原地產生輕微的周期性擺動,太空望遠鏡可以藉由光譜分析推測出恒星的運動方向,再延伸至係外行星的周期、質量等參數,但有的時候恒星上的表麵活動,例如黑子或星斑,也同樣會在光譜中產生擺動,如果它們也是在表麵上旋轉,就會產生類似的反應。
五年前,發現「瓦肯星」的研究人員便早就推理出該係外行星的信號有可能隻是該恒星的旋轉周期,但當時並沒有適當的方法能夠重複確認,從那時起,其它天文學家便開始對這顆行星提出不少質疑。2021年,徑向速度的新研究方法被開發出來,檢測結果認定波江座40 b的信號是偽陽性,2022年起,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仔細研究了該信號與其它恒星的差異,確認這個信號是來自於波江座40A這顆恒星的自轉或磁場周期所致,因此他們在論文中將此現象歸類為偽陽性信號,他們還發現了其它幾顆「已被確認的」係外行星也有同樣的偽陽性信號,例如:HD 20794 c、HD 85512 b、HD 114613 b,但也並非都是壞消息,研究團隊也有證實了兩顆候選係外行星的存在,進一步分析它們的各項參數及性質。
研究團隊在文末下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隨著觀測方式、儀器係統、研究方法的改進,有必要針對過往已確認係外行星的舊信號或是含糊不清的信號重新測量,在這個過程中也許還能再得到更多關於恒星活動的知識,該論文已被《天文物理學》期刊所接受,目前已可在論文預印本網站上下載。
本文轉載自「環境信息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信息;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製、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麵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